中国古代的“龙”是一种什么动物?龙既不是蛇也不是鳄鱼,很可能是这种动物——尼罗河巨蜥。
很多人认为龙是虚构的,不存在的动物。但转念一想,12生肖中有11个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动物。为什么只有龙不存在?这说不通。
而且,有人说龙是蛇。既然如此,既然生肖里有蛇,为什么还要加一条蛇和龙呢?
所以,龙不是蛇。古人比我们更清楚。在古代,拜蛇的只能是偏远的百越人。
那么龙是恐龙吗?
当然不是,但这引起了我们很多思考。古人是绝对不可能知道恐龙的。就算他们挖出恐龙化石骨头,也只会把它们当成庞然大物的骨头。中国历史上有一种“龙骨”,但众所周知,是甲骨文。
既然如此,为什么古人会有“龙”的概念呢?
事实上,与我们认为古人是虚构的龙的传统观念不同,古人清楚地目睹了真正的龙。
其实古文对龙的描写已经很多次了,而且描写的很准确,只需要一张照片。可惜我们还是看不懂。
原因有二。第一,描写龙的文字大多来源于先秦,过于陈旧简略。
比如我写了一篇小王的日记,写了我们公司销售部小王的故事。这本书在我们单位流传。大家都认识老王,都见过他。所以我甚至不需要写他的名字。
但3000年后,人们看到这本书,都傻眼了,彻底糊涂了。
《尚书》等所谓先秦古籍就是如此。他们只写自己的部落,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但是三千年过去了,我们什么都不知道。
其次,古人对龙有非常准确的描述,但都被“龙”字具体化了。
说到词汇学,当一个事物被一个专有名词代替时,人们不会知道它的具体情况。
我举个例子。你知道“刘”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?
刘作为的姓很常见,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本义。
其实刘(刘)原意是斧,引申为杀人。古姓图腾为斧,可见此姓崇尚武力。
这是初衷。
同样,“龙”这个字,和刘一样,是今天常见的字,只是我们渐渐忘记了它的本义。
我相信甲骨文中出现的“龙”字一定是指某种动物。关于龙的描述有很多,但我们最后都把这些描述归结为“龙”。久而久之,你只知道这些是“龙”,却对它们是什么动物一无所知。
历史上最早关于龙的故事是孔家养龙。
这是《史记》中记载的故事,所以相当有名。孔甲是夏朝的一个国王。他听说汤涛家族的一个叫刘磊的后裔有驯服龙的能力,所以他很感兴趣,找到了刘磊。
与此同时,在黄河和汉江中捕获的两对龙被放入其中。刘磊真的会养龙,让龙长得又肥又壮。
不过龙毕竟生活在野外,人工养的水难免会有问题。一只母龙突然死去,这让刘磊非常害怕。他偷偷把母龙的肉剁成糊状,煮给孔嘉吃。孔佳觉得好吃,赞不绝口。
过了几天,孔家又想吃这种肉了。雷是怎样杀死一条活龙再给孔嘉吃的?他因为害怕而逃跑,逃到了鲁县,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鲁山县,成了刘的始祖。
而孔佳则直接生气了。
这个故事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。比如孔贾贵称王,刘雷其实是逃了,但是他生气了。更有研究者表明,孔嘉是夏朝的乱君,这个故事本来就是黑他的。
而且孔家养龙,其实根本养龙的应该是刘磊。
不管故事如何,至少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:
在夏朝,龙是真实存在的。
其实孔嘉和刘磊养的龙很可能是远古时代还存在的爬行动物,因为在当时的自然环境下,人类活动的范围还很小,原始森林遮天蔽日,四通八达,水系交叉,野茫茫的沼泽地非常适合野生动物的生长繁殖。